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纪实
党纪学习教育·学条例 守党纪 | 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
踔厉奋发新征程 | “人工智能+”加出发展新动能

金融如何支持经济升级之三:点燃服务引擎促消费升级

发布时间:2013-06-27  来源:新华网  字体大小[ ]

  在强调扩内需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基本立足点的背景下,金融无疑成为扩内需的“助推器”。如何“用金融手段控制过剩产能、扩大有效内需”,以金融点燃服务新引擎助推消费升级,是摆在决策层及市场眼前的一个考题。

  新华网北京6月27日电(汪文品 万方)如何引导我国金融资源更有力地支持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服务实体经济?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八条金融新政”一揽子措施,为下一阶段的金融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

  国务院此番打出政策“组合拳”,意在通过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助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与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会的境外代表座谈时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

  在强调扩内需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基本立足点的背景下,金融无疑成为扩内需的“助推器”。如何“用金融手段控制过剩产能、扩大有效内需”,以金融点燃服务新引擎助推消费升级,是摆在决策层及市场眼前的一个考题。

  “创新金融服务,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购房、大宗耐用消费品、教育、旅游等信贷需求,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八条金融新政”确定了金融助推扩内需、提振消费的路径。

  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由传统的以吃穿用住行为主的生存型消费,向以教育、旅游、理财等发展和享受型消费过渡,使相关现代服务业消费快速增长。传统服务业为就业提供大量岗位,研发、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发展增添动力,服务业日益成为引领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新方向。

  无论是习近平主席到天津考察,还是李克强总理出席京交会峰会发表的演讲,都发出了“大力发展服务业成为调整优化结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选择”的信号。3月27—29日,李克强在江苏、上海调研考察中特别指出,“要像‘抓工业、上项目’那样对发展服务业下功夫、出实招”。

  服务业是扩大内需的最大产业潜力所在,更代表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4.6%,与工业45.3%的份额相差无几。仅这一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7个百分点,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

  尽管被冠以最大的就业容纳器的称号,目前,服务业在中国的发展仍略显不足。上海交通大学陈宪教授表示,中国经济主要由生产驱动,消费率偏低,导致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远低于发达国家。

  分析人士指出,在决策层的督战下,包括金融保险、技术研发、信息咨询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接受采访时表示,可通过调整信贷结构提高银行资产质量,支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战略。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则表示,可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引导民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事实上,近年来,通过监管部门的政策引领与支持,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多方发力,现代服务业促消费升级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撰文提出一系列继续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措施;交通部近日发文通过推进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酝酿创新交通运输筹融资机制;科技部发布国家高新区“十二五”规划,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构建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相关部门纷纷发力,被点燃的服务业新引擎无疑将助推大消费升级。

  本网系列报道:

   李克强三提“盘活存量货币”传递政策新信号

   发挥金融“引擎”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作用

   媒体详解国务院常务会:"盘活存量"释放促升级决心

   详解国务院八条金融新政:释放转型升级新信号

   盘活货币信贷存量三问之一:“钱”在哪?

   盘活货币信贷存量三问之二:如何“盘活”存量?

   盘活货币信贷存量三问之三:钱该流向哪儿?

   李克强经济策:宏观调控需“短长相宜” 标本兼治

   金融如何支持经济升级系列报道之一:小微企业成支持重点

   金融市场自身也需要进行结构调整

   金融如何支持经济升级系列报道之二:支撑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专家连线:

   董登新:经济转型要求银行先行

   辜胜阻:搞活实体经济亟需盘活金融存量

中国公众新闻摘编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